交控智能实现“高新技术企业+专精特新”双认证

发布时间:2025年5月26日

        日前,交控智能公司通过省级专精特新企业认证,以“高新技术企业+专精特新”双认证跻身淮海经济区和江苏省交通系统标杆。鲜为人知的是,这家五年前成立的混改企业也曾在战略上举棋不定,陷入迷茫。2023年5月至7月间,经过多次会议激辩,该企业正式启动深度转型征程——从依赖外包技术的“跟随者”,蜕变为全面自主研发、手握60项软著、主导行业标准的“领跑者”。

建引领:激活“红色引擎”

      2020年企业成立后,虽通过国家级高新企业认证,营收稳步增长,但2023年陷入“零件齐全却装不上引擎”的战略迷茫。如何破局?交控智能公司先后成立党支部、建立工会,推出党建品牌“数字交汇世界,智慧掌控未来”。在决策机制上,推行“三重一大”制度,开展合规专项行动,全面提升决策效率;在项目攻坚上,党员揭榜挂帅,包揽智慧高速等重大项目,带头突破技术壁垒;在文化建设上,开展“职工关爱十项行动”,团队向心力显著增强。


        通过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,交控智能公司强化资质壁垒,激活基层“红色引擎”,以全面自研实现企业发展精准定位。在此框架下,公司构建“系统集成+软件运维+机电一体化”战略铁三角,业务覆盖智能建筑、智慧交通等六大领域。两年多的时间,公司斩获电子与智能化工程一级等11项资质,主导和参与1项行业标准、3项团体标准制定。此外,公司还修订45项管理制度,通过ISO27001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和ITSS信息技术服务三级认证,获得省级“三星上云企业”“科技型中小企业”“创新型中小企业”,市级“工程研究中心”等一系列荣誉。

自主研发:打造新赛道“入场券”

        今年5月,交控智能公司荣获CMMI三级认证——这项由卡耐基梅隆大学制定的国际权威认证,被视为软件领域国际化竞争的入场券。然而三年前,交控智能技术团队曾深陷泥潭,承接信息化项目时盲目采用大厂系统,导致项目延期。转机始于从研发外包到自研的改革:建立一线指挥+后台支撑倒三角体系,每天雷打不动的晨会制度,9个月清零积压项目。

    11人核心团队最终脱胎换骨,成为信息化认证攻坚战的主力军,在交通大数据、智慧建筑、公共安全等领域荣获近60项知识产权认证。场景落地中,工程师们在高速工地调试设备,在智慧教育领域蹲点重构数据底座,转型为现场开发+项目管理T型人才。企业主导的智能交通设备检测标准进入国家立项,区块链项目获国家数据要素X大赛全国三等奖。“资质余技术是叩开新赛道的门票”“CMMI三级不是终点,而是定义标准的期起点。”广大干部职工已形成共识。


软硬一体:展望“数字城市”

      交控智能公司以信息化软实力驱动机电一体化硬基建,打造系统集成-安装-运维全链条城市运营商。企业自研体系实现软硬协同,从施工方升级为规则制定者

        技术落地需要场景实践检验。基于智慧高速项目,公司对硬基建进行智慧重塑。在东部绕越高速项目现场,技术团队正进行最后冲刺,这条63.7公里的智慧高速,埋设了307个摄像头和传感器,实现雾区诱导秒级启动+ETC故障秒级定位我们不仅要铺路,还要给路装上大脑项目经理紧盯施工进度表,团队倒排工期,8个班组协同推进,确保如期通车。  

        而在城市的毛细血管智慧公交中,公司协助公交集团助力市井生活实现最小化数字体验。在泰山路,市民王女士扫了扫公交站台的二维码,手机立刻显示下一班车7分钟后到达不用下载APP,不用注册,不用登录,这是真便民。全市2000多个站台、700多个电子站牌均将接入交控智能自研的运维平台,故障自动定位、自动派单,运维效率提升300%,业务连续性提升27%